Category Archives: Skill | 技術
zsh – 給你的Mac不同體驗的Terminal!
看到@sofish同學寫了一篇關於把Mac下的bash換成zsh的文章,那麼我也來說說我用zsh的體驗以及一些小經驗。 大部分人都偏愛使用bash,或許說偏愛有點不恰當,因為很多系統比如絕大部分的Linux發行版或者Mac OS系統都是自帶的bash,而一般人也就當做terminal來使用了,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。Bash其實已經比Csh之流好用太多了,但是Bash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像自動補全的功能不夠強大,切換到較長路徑下不太方便等問題。後來我用了zsh,因為zsh有強大的自動補全功能,能自動補全命令、參數、文件名、進程、用戶名、變數、許可權符等。而且能自定義最前面的提示符,比如我圖中的”$”,是的,我愛US Dollar,我愛美元…並且還支持路徑別名功能,比如要切換到一個很長的路徑下~/Sites/Doit/www.doit.im,可以設置成~Doit。而且Zsh兼容絕大部分的主流shell比如bash,這樣我們其實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學習成本就可以很快的切換過來,當然如果你不需要配置過多的增強功能的話。 既然Zsh如此強大,那麼我們為何不馬上開始介紹Zsh的功能呢?其實說來慚愧,我用Zsh目前也是很皮毛,除了改改主題之類也就沒有太多的研究了。Zsh雖然功能強大,但是如果要自己配置上手的話恐怕不是特別容易,所以很多人直接就放棄了這個玩意。但是,國外有個人在Github上有個開源項目就是讓你快速上手Zsh的,它叫on my zsh。只要按照它介紹的提示一步步操作便可馬上享用Zsh了。那麼我也就簡單介紹下如果把Mac下的bash替換成Zsh吧。
書寫整潔優雅的CSS3代碼
CSS3已經開始被大家廣泛的運用到產品中的頁面代碼中去,CSS3帶來的革新式的變化我在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。不過因為目前的CSS3還處在草案階段,所以絕大部分的瀏覽器(除了opera應該是)都是使用的私有屬性的方式來實現對CSS3的支持。比如firefox的-moz-前綴和webkit核心瀏覽器的-webkit-前綴等。 整潔優雅的代碼能提高生產效率,特別是在團隊合作中。我想很多人都習慣把css代碼寫成一行的形式,諸如這樣: .main{width:960px;margin:0 auto;} .sidebar{width:233px;float:left;} .sidebar ul li{float:left}.main{width:960px;margin:0 auto;} .sidebar{width:233px;float:left;} .sidebar ul li{float:left} 採用這樣的一行形式,能讓你們整齊的排列相似父輩繼承的樣式,讓他們很簡單的能被查找到。當然為了更好的查找到代碼,你們可能還需要一個注釋。 /* something u want to say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*/ .main{width:960px;margin:0 auto;} .sidebar{width:233px;float:left;} .sidebar ul li{float:left}/* something u want to say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*/ .main{width:960px;margin:0 auto;} .sidebar{width:233px;float:left;} .sidebar ul li{float:left}
Mac版Doit.im發布啦!(2011-01-08更新)
呃,標題黨了一下,這個並不是官方發布,這個版本是基於官方的linux版本進行修改的,純屬個人愛好業餘時間進行修改。使用之前你可能需要有一個Doit.im的帳號。暫時沒有登出賬戶功能,如果想切換賬戶,請右鍵應用程序 – 顯示包內容 – Contents – Resources,然後刪除doit.db文件即可。個人能力有限,可能會有不少bug,敬請見諒。目前沒有自動更新功能,因為沒有官方通知介面,所以請關注本博客的更新動態。
事情的起因是Read it later(http://readitlaterlist.com/)傷了我的心,丟了我的不少數據。這個以前我極力向朋友推薦的信息時代的減壓工具之一,因為我收錄的網址太多了,然後很早以前的網址都丟失了。我記得最早版本的Read it later是和firefox本地書籤關聯的,除了伺服器上的副本本地的書籤里還有一個目錄專門收藏著。作為雲時代提供的雲服務,用戶的數據是十分重要的,雖說Read it later是免費服務,但是用戶的數據都不能保障的話這是絕對不行的。
同步你的 Mercurial(Hg) 和 Git 版本庫
我的Vim的配置文件之前都是託管在Bitbucket的,因為公司用的也是Hg,所以相對對於Hg使用更熟練一點。雖然Hg和Git都是分散式版本管理工具,但是Hg在使用上以及學習上確實簡單不少,很容易上手了。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是喜歡用Git的,所以我必須要把我的Vim的配置同時用Git來進行版本管理,然後push到著名的Github網站,這樣Git使用者也可以很方便的watch以及pull我的最新配置(雖然目前還沒有什麼人watch…)。 之前的做法比較傻,為了讓Git和Hg管理同一個目錄,通常操作完Hg的push,然後再用Git進行commit然後push,雖然也是能達到版本庫同步的目的,但是很繁瑣,因為要分別用Hg和Git進行commit和push操作,有時候還會面臨merge問題,實在不是一個好方法。
再談談文本編輯器Vim
早前寫過一篇《VIM 新手上路》,算是個基礎,讓你面對VIM不再覺得這是一個多麼反人類的編輯器啊。把VIM打造成了一般的文本編輯器的模樣之後,如果想要使用的更加順手,你知道,是需要安裝很多實用的插件和修改你的配置文件的。之前我因工作需要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,所以我用的是gVIM,現在同樣是因為工作需要,我用的是MacVim,這兩個都是Vim的不同系統下的GUI版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