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假的時候呆在朋友家-箬山。感懷此地,攝下幾張(個別來自百度)。
下面的行文是介紹箬山的。
在台州溫嶺市的一個偏僻的海角裡,座落著一個叫箬山的漁鎮。漁鎮居民多為閩南回族的後裔,據說他們的祖先是從台灣西部沿海移居回來的。閩台回族的古老風俗和漁民們海上生活習俗,經長期演化,在這裡形成奇異、別致的鄉土風情。
箬山的中年婦女的發髻,打扮講究,別出心裁。她們頭上的發髻梳得淨光錚亮,盤成好看的式樣,其間穿插著一段彩線或發亮的簪釵,上面還插著當天采摘來的鮮艷的花。找不到鮮花時,也有順手摘一二片嫩樹葉或嫩草葉插上去的。她們的發髻可以同變化多端的海螺一樣作為造型藝術品來欣賞。漁民的裝著又是一番奇特情形。他們常穿著一種古怪的土紅色的大斜襟衣服,看上去仿佛像中世紀羅馬古戰場上下班的鬥士。這各“奇特異服”不怕雨淋,不怕海水腐蝕,經久耐用,保溫性能高,簡直是“百寶衣”了!它用當地有種叫栲樹的樹皮汁染成。 在氣像科學不發達的過去,多少年來,不知有多少漁家兄弟葬送海底!他們信奉“瑪祖”女神,建立“瑪祖廟”,祈求這位“海娘娘”保佑海上平安不翻船。他們在談話中最忌“翻”這個字眼,在生活中最忌“翻身”這類動作。在他們家吃魚,吃了一面的魚,是不允許把魚翻過來吃另一面的。
箬山風情引起了藝術家拉的強烈興趣。張仃、吳冠國、阿老、沈柔堅、彥涵、袁運甫和陸陽春等許多當代著名的藝術大師,慕名來到箬山,一個個都被箬山的鄉土風情陶醉了!他們驚奇,興奮,迷戀,忘情地贊嘆道:“箬山的鄉土風情有一種東方民族特有的藝術美!美得出奇!”箬山鎮被命名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。